標題:
基洛級淺艇
發問:
基洛級淺艇 的詳細資料 如於雷管數目等
最佳解答:
- 健保繳費的問題,到底繳多少呢
- W880I、W810I、K610I
- 微星 socket 478 648 Max
- Chinese Restaurant in Boston@1@
- ADSL繳費問題
- 我想要一批毛線帽~~~來賣@1@
- 想要賺買藍芽耳機@1@
- 如何下載搞鬼遊戲---@1@
- 從萬大路果菜市場到內湖瑞光路408號
- 從萬芳醫院站怎麼到五分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基洛」級常規潛艇 俄制「基洛」級潛艇,「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現有4艘,前兩艘為877EKM型,舷號為364、365,配署南海艦隊;後兩艘艦名不詳。 第一艘877EKM型級潛艇於1995年2月運抵湛江交付南海艦隊,第二艘同年11月運抵湛江。後兩艘為636級,第一艘636級潛艇1997年年底交貨, 第二艘636型基洛級柴-電動力潛艇於1998年6月17日在聖彼得堡下水,10月交付中國。 基洛潛艇,長得比較胖 877型潛艇動力裝置轉速偏高,圍繞著降噪這個中心,全艇對主、輔機及其管路系統和結構等進行全面有效的減振降噪,艇殼敷設了消聲瓦,使得潛艇水下的輻射噪聲很低,這是該型艇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優點。 636型潛艇是在877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提高,其降低動力裝置的轉速,採用了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增大充電功率提高了充電能力,改進降噪措施,進一步降低了噪聲。正如國外海軍情報部門所稱,「改進型『基洛』 級潛艇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之一。」
其他解答:
基羅級潛艇性能諸元 服役數量10艘(中國) 潛航排水量 水下:3000噸 水上:2400噸 全長:73.8公尺 舷寬:10.0公尺 高:14.7公尺 潛航最高速:20節 最大潛深:300公尺 工作深度:240公尺 潛望深度:17.5公尺 續行里程:400海里 乘員:52人 “基洛”級潛艇是1974年以後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的一型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該設計局在潛艇設計方面久負盛名,自1926年以來,先後設計和建造了Z級、W級、G級和K級等常規潛艇,Y級和“颱風”級等核潛艇,總數達900餘艘。“基洛”級是1979年在共青城造船廠開工建造的,1980年下水,1981年建成服役。該艇年生產率為4艘,l艘裝備本國海軍,3艘用於出口換彙。至今已建成30多艘,其中在俄海軍服役的有19艘,主要出口情況為印度8艘,伊朗3艘,阿爾巴尼亞2艘,波蘭、羅馬尼亞各l艘,其它國家購買情況不明。“基洛”級潛艇水面排水量2400噸,水下排水量300O噸,艇長73.8米,寬10米,由基線至指揮台圍殼頂蓋的高度為14.7米,正常排水量時艇中部吃水6.3米、艇首6消米,最大下潛深度300米,工作深度240米,潛望深度17.5米,艇員52人,自持力45天。該艇的動力裝置採用兩台柴油機、l台推進電機和經航電機(可採用低航速航行來延長續航時間的電機),螺旋槳為7葉低噪聲漿,單軸。努行兩組蓄電池,每組120塊,分別置於I艙和D艙,功率2940千瓦(約4000馬力)。正常情況下水面航速11節,水下航速18節,最大可達到20節,續航力為400海裏(l海裏=1852米)。 在電子設備方面,主要裝有雷達、聲納和導航設備等。主、被動雷達可在水面狀態和潛望狀態工作,進行目標識別、提供水面及空中態勢和保障航行安全。聲納設備為M廠K—400型,在被動工作方式下可提供全方位目標探測和踞蹤;在主動工作方式下,能保持在航向角130’扇面內對目標進行測距;也可進行水聲通訊和水聲偵察。用於潛艇導航和為魚雷攻擊提供精確數據的設備有航向指示器、航速和航程測量儀、艇位自動繪算儀、回聲探測儀、無線電導航和無線電測向設備等。此外,還有用於對岸、對艦和對空通訊的各種無線電設備。 “基洛”級潛艇的武器主要是魚雷,在艇首裝有6個魚雷發射管,此外可攜帶12枚備用魚雷,可進行快速裝填作業,因此共有18梭魚雷的作戰能力。魚雷可採用蘇聯T3T—71M3線導魚雷,也可在潛望深度或工作深度發射其它型號的魚雷。如果作戰任務不需要裝備魚雷,可換裝24校水雷,其中12枚置於發射管中,另12枚為備用魚雷。 “基洛”級潛艇的武器比較單一,沒有改變常規潛艇傳統的武器配置方案。當然,蘇聯研製的線導魚雷在世界上是比較有名的,據說其射程為20千米、航速45節以上,但一枚飛彈都不裝備似乎也是一大缺憾。事實上,在潛艇上裝備飛彈是蘇聯的拿手好戲,第一個利用潛艇發射改裝彈道飛彈和第一個成功突破飛彈垂直發射技術的都是蘇聯,但為什麼在“基洛”級常規魚雷攻擊潛艇上不裝備反艦飛彈呢?估計這並不是純技術問題,主要涉及潛艇的作戰需求和造價等因素。|||||蘇聯基洛級傳統動力潛艇 蘇聯是世界上最早研製潛艇的國家之一,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潛艇的設計、研製和建造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剛剛建立紅色政權的蘇聯就擁有52艘潛艇,其中52%是由蘇聯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當時最好的一型潛艇是“豹”式潛艇,水下排水量780噸,水面航速18節(l節=0.514米/秒),水下航速8.5節,裝有12個魚雷發射管和2門加農炮。二戰以前,蘇聯就自行建造了184艘潛艇,而當時的德國和美國則各擁有57艘和95艘。蘇聯當時最先進的是1936年建造的K級遠洋潛艇,水面排水量1390噸,水下排水量2600噸,水面航速18節,水下為10節,裝有10個魚雷發射管、2門100毫米火炮和2門45毫米火炮。二戰以後,蘇聯僅剩下130餘艘潛艇。為加速潛艇的發展,當時重點集中研製和建造了9個主要級別的常規潛艇,數量達300餘艘,除自己裝備外,還大量出口到華約、中東。中共潛艇的發展也是從五六十年代引進蘇聯的6603(W級)、6633(R級)和6631(G級)潛艇開始,逐步過渡到仿製、自行研製和建造的。 戰後40年來,由於華約集團和北約集團長期進行軍事對抗和冷戰,所以在武器裝備發展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蘇聯在潛艇發展方面獨樹一幟,在繼承的基礎上逐步改進和創新,終於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常規潛艇系列。 按照蘇聯的習慣,每一級潛艇都以設計局所確定的設計編號來命名,如611、613、615和877等。北約組織為了便於識別,對蘇聯在役和新出現的所有武器裝備都按照西方的習慣進行命名,如“威士忌”級、“高爾夫”級和“基洛”級等。通常為便於稱呼,習慣上只稱呼該級艇的第一個字母,如“威士忌”級、“高爾夫”級和“基洛”級分別被稱為W級、G級和K級等。北約等西方國家的這種命名和稱謂方式,雖然並不為蘇聯所承認,但在世界上卻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幾乎所有報刊雜誌和軍事工具書都採用北約的命名。相反,蘇聯自己的設計編號、命名方式則鮮為人知。 50年代是蘇聯常規潛艇發展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當時主要建造了Z級、W級、Q級、R級和F級等潛艇。這些潛艇的特點有三個:一是排水量增大,如Z,W級潛艇的水下排水量達2350噸,F級的水下排水量則達到2400噸;二是武器裝備有了重大改善,如取消了火炮,裝備新型魚雷和飛彈,具備在水面狀態發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能力;三是航海性能有了根本改善,提高了航速,加裝了通氣管裝置、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水聲裝置等。 60年代以後,常規潛艇的發展面臨兩大挑戰:首先由於核動力裝置開始裝艇使用,所以對於是否還有必要發展常規潛艇的問題引起人們的爭論。結果美國海軍決定放棄常規潛艇的發展,使潛艇全部實現核動力化。蘇聯則採取了較為穩妥的辦法,即在研製和建造核潛艇的同時繼續發展常規潛艇。這樣就有了60年代的G級、J級和70年代的T級常規潛艇;其次,由於60年代以後蘇聯飛彈技術的發展,使之很快成為潛艇的主要攻擊武器,所以這個階段蘇聯的常規潛艇主要是發展裝備飛彈的常規潛艇,比如G級,它的水下排水量達2850噸,除裝有6個魚雷發射管外,還裝備了3枚彈道飛彈。J級的水下排水量更大,已經達到3750噸,在艇首裝有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尾裝有10個406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還裝有4個潛對艦飛彈發射裝置。T級的水下排水量也達到3700噸,它主要是反潛潛艇,除裝備6個魚雷發射管外,還首次裝備了4枚潛射反潛飛彈,這種飛彈開始是用深水炸彈作彈頭,70年代以後改用魚雷作彈頭。 70年代末、80年代初,蘇聯在潛艇的數量方面已經比美國海軍多出2—3倍,僅常規潛艇就達20O一250艘,在核潛艇最大潛深、水下航速、攻擊威力和隱身等性能方面,也已經超過美國。因此,單就其本國海軍的軍事需求而言,實際上已沒有必要再發展新型的常規潛艇。這個時期的重點是大量淘汰和處理以前建造的各種類型的常規潛艇,停止建造常規動力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潛艇。但考慮到50年代出售給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W級、R級、F級和G級等潛艇服役期已滿,在80年代以後將出現一個更新換代的時期,因此,為開闢國外軍貿市場,蘇聯又專門設計和建造了“基洛”級常規潛艇。所以,“基洛”級潛艇成為蘇聯最後一級常規潛艇,也是目前蘇聯性能最先進的一級常規潛艇,除少量裝備本國海軍外,大多數用於出口。該型潛艇的設計編號為877,出口型設計編號為877,發展型編號為636,出售給伊朗的即636型。該艇北約命名為KILO,簡稱為K級潛艇。 "基洛"級:名家之作出手不凡 “基洛”級潛艇是1974年以後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設計的一型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該設計局在潛艇設計方面久負盛名,自1926年以來,先後設計和建造了Z級、W級、G級和K級等常規潛艇,Y級和“颱風”級等核潛艇,總數達900餘艘。“基洛”級是1979年在共青城造船廠開工建造的,1980年下水,1981年建成服役。該艇年生產率為4艘,l艘裝備本國海軍,3艘用於出口換彙。至今已建成30多艘,其中在俄海軍服役的有19艘,主要出口情況為印度8艘,伊朗3艘,阿爾巴尼亞2艘,波蘭、羅馬尼亞各l艘,其它國家購買情況不明。“基洛”級潛艇水面排水量2400噸,水下排水量300O噸,艇長73.8米,寬10米,由基線至指揮台圍殼頂蓋的高度為14.7米,正常排水量時艇中部吃水6.3米、艇首6消米,最大下潛深度300米,工作深度240米,潛望深度17.5米,艇員52人,自持力45天。該艇的動力裝置採用兩台柴油機、l台推進電機和經航電機(可採用低航速航行來延長續航時間的電機),螺旋槳為7葉低噪聲漿,單軸。努行兩組蓄電池,每組120塊,分別置於I艙和D艙,功率2940千瓦(約4000馬力)。正常情況下水面航速11節,水下航速18節,最大可達到20節,續航力為400海裏(l海裏=1852米)。 在電子設備方面,主要裝有雷達、聲納和導航設備等。主、被動雷達可在水面狀態和潛望狀態工作,進行目標識別、提供水面及空中態勢和保障航行安全。聲納設備為M廠K—400型,在被動工作方式下可提供全方位目標探測和踞蹤;在主動工作方式下,能保持在航向角130’扇面內對目標進行測距;也可進行水聲通訊和水聲偵察。用於潛艇導航和為魚雷攻擊提供精確數據的設備有航向指示器、航速和航程測量儀、艇位自動繪算儀、回聲探測儀、無線電導航和無線電測向設備等。此外,還有用於對岸、對艦和對空通訊的各種無線電設備。 “基洛”級潛艇的武器主要是魚雷,在艇首裝有6個魚雷發射管,此外可攜帶12枚備用魚雷,可進行快速裝填作業,因此共有18梭魚雷的作戰能力。魚雷可採用蘇聯T3T—71M3線導魚雷,也可在潛望深度或工作深度發射其它型號的魚雷。如果作戰任務不需要裝備魚雷,可換裝24校水雷,其中12枚置於發射管中,另12枚為備用魚雷。 總體性能:中等偏上物美價廉 評價潛艇的性能高低,並沒有既定的標準和尺度,因為這涉及到軍事需求、效費權衡和具體性能指標的度量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本文僅從先進性角度來分析該級潛艇的情況。 隱身性能 隱身和水下安靜性指標是現代潛艇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在先進反潛探測設備的搜尋之下,如何保存自己。是尋找機會消滅敵人的重要前提。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潛艇隱身技術有三種:第一個方面是採用新材料建造耐壓殼體。常用的有鈦合金材料、NSl10超高強度鋼和HY100型合金鋼等。這些鋼材都能保證潛艇的下潛深度保持在500—600米以上,銑合金殼體則能夠保證潛艇的潛航深度達到900米。潛艇下潛深度增加後,便可利用海洋深處複雜的水聲聲學特性進行自我隱蔽和掩護,如進行深水設優、隱蔽出擊,或在被敵潛艇追蹤時突然大深度下潛,逃之天天,其隱身性能自然就高。蘇聯雖然在其A級核潛艇上採用了欽合金建造殼體,但在“基洛”級潛艇上則採用了一般的高屈服強度鋼,只能保證300米的潛航深度。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效費比問題,這樣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再者,300米潛深對絕大多數近海防禦型海軍來說已經足夠,所以這項指標對“基洛”級而言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處。不過,該艇的儲備浮力較高,達到一艙標準,為30%(也就是說,若再增加該艇30%的重量,潛艇仍可保持沈浮自由)。因此在6個耐壓艙中任何一艙破損進水都不會導致全艇沈沒。 潛艇先進隱身技術的第二個方面是採用噴水推進、屏蔽式泵噴射螺旋槳和高精度螺旋槳等,以降低推進噪聲。90年代的潛艇開始淘汰以前的螺旋槳推進器,採用一種新型的泵噴射推進器,它可有效防止螺旋槳推進器所為生的那種空泡噪音,並通過改變尾流和尾波形狀使潛艇航為變得模糊不清,難以識別和發現。“基洛”級潛艇是:80年代初期的產品,不可能採用這種技術,但它採用了7葉低噪聲螺旋槳、單軸推進裝置等可有效地降低推進器的輻射噪聲。 採用隱身技術的第三個方面是降低潛艇的輻射噪聲和自身的目標特性。利用消音瓦、消音塗料等隔離機械噪聲,減小對方潛艇聲納的聲波反射,如對液壓、機械、空氣管系等採用多種防振與隔振措施,並在潛艇表面敷設消音瓦,從而使潛艇在低速航行時噪聲很低,幾乎無法探測。潛艇如果通過降低水下輻射噪聲或塗敷吸聲材料,使其水下噪聲降低6分貝,就可使敵聲納發現距離減小50%,相對而言,本艇聲納的探測距離就增大一倍。潛艇採用吸聲徐層隱身效果明顯,可使敵方聲納的探測距離降低50%一75%。吸聲塗層一般有三種:厚達50一150毫米的消聲瓦、用哺乳動物表皮裝配成的整體式橡膠表皮以及混合塗層。目前,降低潛艇噪聲還有一種比較通用的方法,就是採用減振浮筏技術。它把潛艇上象主機、輔機、水泵等產生噪音的機械設備都安裝在一個類似於筏形的基座上,與艇體採用柔性軟連接。這樣機械設備所產生的噪音可被基座部分吸收,以致最大限度地減少通過艇體向海洋中的輻射噪音,從而達到安靜性目的。美國海軍核潛艇上採用這一技術,噪音降低了15—20分貝;蘇聯在70年代以後採用這一技術後已經達到降低30分貝的水平,所以這項技術對於蘇聯來說是成熟的。此外,蘇聯還有一個吸收敵主動聲納聲波的隱身絕招,即在艇體外面敷設一層特製的消聲瓦,其厚度為150毫米,實際效果可使被敵聲納發現的概率降低75%。這項技術已經廣泛用於“颱風”級等潛艇,而且已直接在“基洛”級潛艇上採用。 西方報道稱“基洛”級為海洋中的“黑洞”,認為它是最安靜的常規潛艇,在深海中既能很少輻射自身的噪聲,又能吸收敵潛艇或反潛探測設備發射的聲波,最終使本艇噪聲水平與海洋背景噪聲保持相當。 對比試驗也表明,“基洛”級潛艇的噪聲明顯低於德國的209級潛艇。應該說,這種水下的高安靜性能是“基洛”級潛艇最有效的“殺手瞷”,是其最值得稱道的一個特點。據說,“基洛”級的改進型把燃油消耗又降低了50%,噪聲也降低了50%,同時進一步提高了航速並改裝新型線導魚雷。 水下機動能力 潛艇是秘密武器,如果經常浮出水面,就會增加暴露率,被敵人的反潛兵力追蹤和攻擊,降低海上生存能力。為有效降低暴露率,提高水下機動能力,國際上採用的先進技術主要有三種:採用核動力裝置,採用核和常規聯合動力裝置,研製新型常規動力裝置。採用核動力裝置的潛艇稱為核潛艇,目前已廣泛裝備使用。它一次下潛可連續在水下航行三四個月而不用上浮,十幾年才需更換一次燃料,可見其水下機動性能是非常好的,但這種潛艇造價太高,技術複雜,一般國家難以承受。核和常規聯合動力裝置只是一種構想,沒有進行實艇試驗,有人曾經設想在一艘潛艇上既保持柴電動力裝置,又增加一個小型核動力艙段,在水面狀態或通氣管狀態航行時,使用柴電動力,在水下就使用核動力裝置。不過,由於造價高昂和技術複雜等原因,這種方案沒有被採用。 從50年代開始,國際上就致力於常規潛艇新型動力裝置的研究工作,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能使柴油機在水下缺氧的情況下連續不斷地長時間工作,推動潛艇進行水下機動;二是如何能使蓄電池的工作效率提高,放電時間延長,保證潛艇能在水下長時間航行。幾十年過去了,一些新型動力裝置,如不依賴空氣的動力裝置(AIP)、燃料電池和閉式循環柴油機等已進入實艇試驗和使用階段。新的高容量電池也已使常規潛艇可用低速在水下連續航行100小時,燃料電池和超導電機也是一種有可能實現水下持續航行的新型動力裝置。瑞典1991年開工建造、1995年下水的“哥特蘭”級常規潛艇就裝有新型的AIP動力裝置,即兩台V4—275R型“斯特林”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利用潛艇上存儲的液態氧進行工作,從而使水下續航力增加了數倍。一般的柴電潛艇,如果在水下進行攻擊或規避時用20節高航速進行機動,不到一兩個小時蓄電池就沒有電了,潛艇不得不浮出水面充電。就是用低速航行,每天也要浮出水面一兩次為動柴油機和發動機,給蓄電池進行充電。裝備“斯特林”發動機後,潛艇續航力可達數千海裏,能在水下連續航行2—3周不用上浮,從而大大提高了潛艇的水下機動能力。日本已經向瑞典訂購了兩台“斯特林”發動機,裝在其新研製的“春潮”級潛艇上,並且打算在1997年服役。韓國也準備在引進的9艘德制209級潛艇的後幾艘上採用此類AIP新型動力裝置。德國新研製的1300噸級212潛艇也採用了AIP推進系統,據稱它能以低噪聲的航速在水下潛航100天,與核潛艇的水下自持力基本相當。 “基洛”級潛艇沒有裝備任何能夠提高水下機動性能的先進動力裝置,這是一大缺憾。實際上,蘇聯在這方面很有技術基礎,早在50年代,蘇聯就在Q級等潛艇上研製了AIP動力裝置,並用一艘400噸的潛艇做過閉式循環柴油機的實艇試驗,後來因故放棄了這項技術的研究。估計90年代後期,蘇聯有可能繼續研究AIP技術,並在“基洛”級的後續艇上採用這一技術,否則,將嚴重影響該型潛艇的銷路。 武器攻擊能力 80年代後,潛艇的武器配置趨向於多樣化,既能反潛和反艦,又能對低空目標和岸上目標進行攻擊。常規潛艇濱載的魚雷武器基本都實現了有線制導和聲自導,有些還裝備了潛射反艦飛彈、防空飛彈和智能水雷等。潛射反艦飛彈是常規潛艇的重要武器系統,可對敵航空母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等大中型艦艇形成巨大威脅,而自己則很難被敵人發現。這種突然襲擊和精確打擊能力在現代海戰中是非常重要的。常規潛艇是否裝備防空飛彈是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如果裝備了AIP裝置,就沒有必要再裝備防空飛彈。如果潛艇是採用一般的動力裝置,每天都要浮出水面進行充電,就應該考慮裝這種飛彈。因為在水面狀態或通氣管狀態航行時,極易被敵人的雷達、飛機或直升機發現,面對空中之敵,沒有合適的武器就很容易被追蹤和殲滅,所以使用防空飛彈進行主動攻擊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基洛”級潛艇的武器比較單一,沒有改變常規潛艇傳統的武器配置方案。當然,蘇聯研製的線導魚雷在世界上是比較有名的,據說其射程為20千米、航速45節以上,但一枚飛彈都不裝備似乎也是一大缺憾。事實上,在潛艇上裝備飛彈是蘇聯的拿手好戲,第一個利用潛艇發射改裝彈道飛彈和第一個成功突破飛彈垂直發射技術的都是蘇聯,但為什麼在“基洛”級常規魚雷攻擊潛艇上不裝備反艦飛彈呢?估計這並不是純技術問題,主要涉及潛艇的作戰需求和造價等因素。8081B933AEEFE995
留言列表